太子不知道此时言欢的想法,要是知道了的话,恐怕会说一句,嗯,你怎么知道。
言欢觉得吧最近自家的太子殿下画风有点儿怪异,不是各种怼她,就是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,或者就是做些和以往不太一样的举动。
言欢想了半天,这……
好吧,她归结于太子殿下的大姨夫来了。
摊手。
很快的,时光匆匆地溜走,除夕就要到了,秦侧妃带着皇孙到了东巷口。
福宁进来禀报的时候,太子殿下正在看书,他手里捧着一本《长物志》,正好读到了“金生于山,珠产于渊,取之不穷,犹为天下所珍惜”,忽的笑了,这说的虽然是珠宝,但说的又何尝不是他?
他一出生就被封为太子,受万民跪拜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乃是储君,他后院的女子都是喜欢他的,都是盼着他的,争风吃醋,这些他都知道的,但是,当他沦落至此,要人来侍疾的时候,却一个个躲得干净。
因为无法从他这儿得到什么了,所以便不珍惜了。
此番秦侧妃带着小皇孙来,也不过是想要得到晋高帝的关注,谋得她想要的罢了,稚子无辜,毕竟“有罪”的是他,不是他的儿子,再者,一个奶娃娃比起他来说,更没有什么威胁性。
太子的目光在书上的这行字停滞了很久,才缓缓地说了一句:“不见。”
还不如不见。
福宁低着头出去了,言欢不太明白为何太子不愿意见秦侧妃和小皇孙,但这儿没有她置喙的地方。
外头的秦侧妃心情很是糟糕,她千辛万苦地来了这东巷口,谁知道连太子的面都不曾见到,这种挫败感让秦侧妃怎能觉得痛快呢?
再者,秦侧妃此番为何要来这儿,一是为了皇孙,另一个便是因为言欢。
她听说太子在东巷口整日与一个小宫女风花雪月,醉生梦死的,秦侧妃无法忍受这种感觉,她讨厌这种太子被别人霸占了的感觉。
即便是太子愿意被霸占的。
所以,秦侧妃想要知道知道言欢到底是谁,就借着这个机会,一并来看看。
秦侧妃还不知道齐承徽已经归了西,她还在想这个小宫女竟然这么有本事,齐承徽也丝毫不在意?
都到了这思过居正院的门口了,得到的却是太子殿下的一句不见,秦侧妃怎能甘心。
她抱着小皇孙的手微微使了劲儿,小皇孙就突然大哭了起来。
坐在里头的言欢听见了这道哭声,转头看向了太子,只见太子脸上的表情很是漠然,仿佛外头那个孩子与他没有半点儿关系似的,他就这么冷淡地翻过了一页书。
言欢不明白,为何太子不愿意见秦侧妃,就算是不见秦侧妃,那么,那个孩子……最起码也是他的孩子啊,为何连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意见呢?
言欢抿了抿唇,道:“殿下。”
太子又翻了一页,轻轻地扫了她一眼,说:“何事?”
“殿下您……”
“你想让孤见他们?”太子殿下将手中的书本放了下来,抬眸定定地看着言欢,言欢被他这样看着,像是回到了最初到了东巷口的时候,那个晚上,太子的手掐着她的脖子让她无法呼吸的时候,她心头一紧,垂下了头,有些无措。
就像是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。
看着她这副模样,太子终究是叹了口气,“孤不愿见他们,因为他们不见孤更好一些。”
言欢眨了眨眼,望着太子,就看到他转头看向窗外,虽然看不清他的表情,但是言欢感觉到他身上那一份孤独。
“见了孤,回去之后就得受到监视,就会被旁敲侧击,可能那个孩子也会受到一些威胁,所以,还不如不见。”
言欢听了太子殿下的话,愣了一下,难道太子的意思是……是说秦侧妃和那个孩子等回去之后就会被晋高帝监视起来?还有可能会被晋高帝用什么名头给处死?
一想到这儿,言欢便有些恼意。
外头,福宁看得分明,他明白秦侧妃想要做什么,也知道秦侧妃的目的,但是太子殿下说了不见就是不见。
于是,福宁依旧是好声好气地将秦侧妃送了出去。
秦侧妃虽然很是不情愿,但终究没有办法,只能离开。
回到了宫中,已经是除夕前一天,秦侧妃一回来就被皇后叫了去,皇后得知秦侧妃并没有进去见到太子,虽然有点儿失望,但是也没有法子。
只好打发秦侧妃回去了。
这边秦侧妃刚被皇后叫走,那边厢,随着秦侧妃去东巷口的太监就被叫到了乾坤殿,晋高帝得知秦侧妃抱着皇孙,连思过居正院的门儿都没能进去,而且就算是小皇孙哭闹起来也没能得到太子的一见。
晋高帝轻轻地勾了下唇角,很快就隐没在了严肃的表情之下,但是晋高帝的近身内侍却知道晋高帝此时的心情很好。
那边厢
宁康侯府里,大夫人杨氏的心情也非常的好,因为她的儿子谢子祜就要回来了。
虽说之前晋高帝下了旨,让谢子祜做十三皇子的陪读,但是,元贵妃说了,让谢子祜不必着急,反正等到过完年,再一块儿去灵泉寺便是了。
安娘听闻今天谢子祜会回来,早早地就让梅芳准备了文房四宝,到时候送给谢子祜,还让谢子伋跟着自己一块儿去。
这会儿谢子祜还没回来,安娘就在院子里赏梅,安娘的水汀小筑里有一处种着一株梅花,这株梅花的年头可是不小,每到冬天,这株老梅花总会绽放出芳华来。
她看着梅花,微微蹙眉,金钏仍旧是不开口,这让安娘有一些挫败,但是也燃起了一股子一定要叫她开口的心。
安娘不相信一个人没有任何弱点,不过,她看金钏被她关起来之后,意志也没有之前那般的坚定了。
远在西北的陈清收到了鲁先生的信,信上说江姨娘的身体渐渐地恢复了,也说了谢子祜代替谢子伋成为十三皇子陪读的事儿。
陈清对此自然是高兴的,因为这样安娘就不会苦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