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、磨合,再双方加强交流与沟通,老师对易望也就没开始那么苛刻了。
反而,通过易望与老师的交流,易望还真的学到不少生活上的知识。
易望在后来的工作中,他觉得经历的这些同样对自己帮助不小,让自己养成了及时沟通、交流的好习惯,养成了事事请示汇报的好习惯。
在当时,易望或许不能正确认识、理解老师为何要如此对易望,易望也有一些怨恨。
后来,易望看过《感谢折磨你的人》那本书后,易望开始正确认识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,其实他是故意在折磨自己、锻炼自己的意志,磨砺自己的性格。
现在回想起来,要是没有老师当初的那种教育方法,或许也就没有今天易望的成就。
不过,那时易望根本无法认识到这些,反而感觉好像不是在跟他学习律师,而成为了他家里的免费的家佣。
易望一时间有了怨言,但是却不敢提出来。
有一次,易望趁他高兴,就试着问他,可不可以在办案时带着自己一起去,他说易望还没有到那个程度,还是让易望背诵法律条款,等待他的安排。
当然,后来易望也才知道实际上那个时候律师制度刚刚恢复不久,我国还很缺乏律师人才。很多律师都是从其他岗位上调来的,律师执业的机构当时也不叫律师事务所,而是叫法律顾问处,基本上属于官办机构。
而钱老师因为有在部队当侦察连连长和在公安局工作的背景,所以司法局就安排他当了律师。易望去到他家里的那个时候,实际上他也刚从事律师工作不久。
20几年前,律师还算不上一个职业,只能叫做律师工作。
当时,易望对律师工作知道的也非常少,不知道律师是怎样工作的,因此非常急切的想出去跟老师跑跑,看看能不能学到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。
为了实现能跟老师出去的愿望,易望主动提出设置条件,达到了就可以跟他一起参与办案。在易望的再三要求下,老师同意了易望的要求,不过,需要背诵的东西却不少。
为了能早日跟老师一起出去跑,易望狠下心努力背诵。
记得,冬天的早上易望趁起床煮饭时,就把书放在煮饭的锅盖上,手放在书和锅盖之间,背一页翻一页,十分用功。
很快,易望的条件达到了,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师还是不同意带易望,易望也不好过于要求,只好耐心的等待。
不过,即使老师不同意带易望出去,易望还是没有放弃学习。
记得有句话说:“一勤天下无难事”,都说成功的触角,一定是先落在勤奋者的脸颊上的。
勤奋是成功的催化剂。齐格勒曾经说:“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,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,那么总有一天,你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。”
当然,从来不努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,那么是很难达到成功的巅峰的。所以,易望认为自己现在做的努力,就是在尽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。
易望深知,成功=机遇+勤奋+社会关系,易望也深知,自己没有很好的机遇,自己的社会关系也根本无法帮助自己实现律师梦想,那么易望只有勤奋,不断的努力才会更容易实现梦想,走向成功。
易望坚信,易望的付出一定会有所收获的,易望的勤奋不会白白付出的。
果然,过了一段时间,老师开始让易望看他办理案件起草的一些法律文书,写废了的让易望帮忙处理。
有时候,老师时间忙,来不及处理一些废旧法律文书,老师就会让易望帮忙处理。
实际上,处理也很简单,其实就是用一个盆子,点火烧了。
老师告诉易望,在办理案件中的任何只言片语都是非常保密的,就是使用过后的废纸也不能随便乱扔,一定要马上处理掉,否则一不小心泄露了案件秘密,后果不堪设想。
所以,每次老师让易望处理的法律文书都得亲自看见易望粉碎了,点火烧了他才放心。就从这一点上,也不难看出老师是多么的谨小慎微,从来不会有半点马虎。
虽然如此,老师有时的确非常忙,偶尔也有时候直接把作废的资料交给易望,让易望帮忙销毁。只不过在此之前一定是千叮万嘱,要易望不要把这些资料泄露出去。
在这方面,易望从老师这里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。至少从一开始就学会了对案件的保密,学会了不轻易让案件信息、秘密泄露,有了强烈的保密意识。
但是,对于这些法律文书、案件资料,如果易望就这样销毁了,自己根本掌握不到这里面的知识,要是以后需要自己起草这些法律文书时,自己却什么都不会,那该怎么办?
于是,易望想到了偷师学艺。
因此,在老师忙的时候,只要他把需要销毁处理的法律文书交给易望,让易望自己在家里处理时,易望就会磨磨蹭蹭,一会儿干这样,一会儿干那样,尽量不会在老师面前处理这些文书。他会在老师出去后才把这些资料中的一些比较完整的,有学习价值的,可以阅读的法律文书挑选出来,自己悄悄的收藏着。
本来,易望为了学习法律文书的写作,一直想找机会认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作这些法律文书的,结果却没有这样的机会,老师办理的案件也不会轻易让易望接触。
这下好了,趁老师让自己帮忙处理法律文书时,易望就会挑选一些出来,等老师不在家的时候,悄悄把那些废旧法律文书藏好,拿回家去抽空慢慢阅读、理会。
说实话,当时易望总觉得老师的文书写得并不是那么理想,总觉得力度不够,缺乏义正严词的风范,有时还觉得缺少点硬气。
不过,当时易望是初生牛犊不怕虎,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,才会有那样的想法。
所以,在易望刚开始写法律文书时,总是给人的感觉是火药味十分浓,口气非常生硬,经常是自己把自己弄得没有退路,缺乏回旋余地,现在回过头来才发现老师的文书制作是非常巧妙的,一定给自己留有余地。
因此,现在回想起老师制作的法律文书,感觉老师制作的文书不但十分严谨,用语非常恰到好处,几乎可以说无懈可击,又不引起对方反感和歧义。
后来,易望才知道这就是法律文书制作的上乘技巧,这就叫游刃有余,绵里藏针。
经过这些年自己的执业经历,易望这才感觉到老师写作法律文书的功底非常之深,非一般律师能及。这里面蕴含着很多的技巧和写作的艺术,没有几十年的历练是达不到那种效果的。
有了这些法律文书样本,易望就自己学着文书的格式,找来一些案例,自己学着开始制作法律文书。
那个时候,反正自己除了背诵法律条文也没有其他过多的事情干,在买菜、做饭、辅导老师儿子的学习之余,易望就反复练习写作法律文书。
可以说,虽然易望的语文功底不深,文字基础比较差,但是他看过不少的法律文书,写过不少的法律文书,经过易望制作的法律文书一般还是比较有质量和说服力的。
当然,那个时候易望除了在法律文书制作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,而且还从那个时后起学会了买菜、做饭,操持家务活。
作者的话:
可以骄傲的说,虽然我的语文功底不深,文字基础比较差,但是我看过不少的法律文书,写过不少的法律文书,经过我制作的法律文书一般还是比较有质量和说服力的。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