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,易望终于可以参加函授学习了,他好不容易成为了函授学院的一名大专学员。
应该说,易望跨入函授学院的这一步是他人生中举足轻重的至关重要的一步。
或许没有这一步,他的人生和事业也许不会走到今天,更没有他今天的成就。
当时,易望对函授还不太了解,只知道可以学习,拿文凭,可以推荐就业,说不定自己将来还真能当上一名律师。
易望相信,一切不明白,只要通过学习后慢慢的成长,都会一一得到答案的。
易望记得当时上学时,有一个老师介绍了一个阶梯式学习法,他也知道了这个阶梯式学习法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。
易望习惯相信自己,善于相信自己!在没有任何人理解和支持的时候,在面对压力、阻力、困难的时候,他自己成为了自己最好的朋友!
就是那位老师告诉易望这种阶梯式学习法,对他函授学习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。
这个老师说,对于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,并不是需要当即就一一弄明白,因为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你当即是弄不明白的。这时候,你不要被问题耽搁了,不要停止在那里不前进,而是要带着问题继续前行。当你前进到一定的时候,心里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迎刃而解。
易望很理解这种学习方式,在易望的学习过程中几乎也都是这样做的。易望认为,别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,易望这是揣着糊涂装明白。
所以,即便是当时易望对函授还不是很清楚,搞不明白到时候学习了是不是真的可以拿到文凭,也不知道这个文凭是否可以参加律师资格考试,他还是坚持去学习。
易望当时的感觉是既然他敢在《人民日报》上打广告,他就不相信这会虚假到哪里去。
果然,报名不久学校里给易望寄来了学习资料,还有一些校刊、一个学生证、一枚校徽。
这些学习资料中易望记得最深的是《婚姻法》学习教材,也就是说易望最先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就是婚姻法,这或许也是易望对婚姻法和婚姻家庭案件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入学后,易望很认真的开始了学习。可以说,当时易望是抱着想当律师的想法非常认真的,用功的学习起了法律专业的大专课程,他的学习是有人生目标的,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。
参加函授后,易望对复读初中就没有兴趣了,再说易望也不可能一心二用。易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的新同桌晓君,该同学是一个女生,年龄比易望大,家庭条件很好,又见多识广。
没想到,易望和这位新同桌晓君居然还会擦出爱情火花,有过一段心酸的爱情故事,这就是易望的初恋。
在新学校认识晓君时感觉她挺独特,不爱与人交往,有点高深莫测。一般的同学都跟她没有交情,她有点不太爱搭理人的那种性格,给人感觉有点高傲、冷漠、奇怪。
但是,易望和她却感觉挺有缘分的,好像和她有很多话说,关系挺铁的。
实际上,当时晓君已经有了男朋友,只是易望不知道罢了,当然这是后面的事情。
晓君听了易望的想法,为易望感到很高兴,给易望打气,鼓励易望大胆的函授学习,并承诺易望函授学习毕业后自己可以助易望一臂之力,帮易望实现他的律师梦。
不过,当时易望还不了解这个晓君,也不知道人家的底细,至于是否真的能够帮助自己,他根本不太信,权当人家在鼓励自己,给自己信心和勇气,完全没有放在心上。
然而,让易望没有想到的是,确实当她知道易望的想法后,不但非常鼓励易望,答应帮助易望,还对易望产生了爱恋之情。
当然,后来也真的是在她的帮助下,把易望引进师门的。不过这是后话,还没有到说这些的时候,以后再叙。
当易望感觉到她慢慢对易望产生了好感,事事关心易望,处处为易望考虑时,易望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,也来得有点太早太快了,毕竟当时易望才17岁啊,真有点不太相信这是真的。
总之,易望是一个非常乐观,天不怕、地不怕的人,什么事情都想试试,就是有点玩世不恭的样子。
于是,易望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,跟她交流、沟通,相处。
不久,易望和晓君确立了恋爱关系,经常一路到学校外面散步、聊天。
当然,这对于同班的其他男生来说,那只有羡慕嫉妒恨了,简直是望尘莫及。
由于这所学校在街上,就在国道旁边,到这所学校上学的学生来自很多不同的地方,老师也绝大多数来自于县城,相对于易望老家的乡中心学校开放很多。
至于中学生谈恋爱、耍朋友,在这所学校简直就太平常了,比比皆是,可以说见怪不怪了。
晓君告诉易望,如果真的想当律师就必须认真学习,不能三心二意的,实在不愿意再复习中学就要跟父母提出来,好安心函授学习大专课程。
同时,她也告诉易望,在适当的时候她希望易望跟她一起到她家里去,跟她父母认识、认识。她说这对易望以后的发展会很有帮助的,因为最终可以帮助易望的其实是她父母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易望和晓君的关系很快公开了。
某个周末,易望和晓君一起到了她家。她的父母基本上也看得出来易望和她的关系,因此对易望非常好。
晓君的父母知道易望在函授法律专业的事后也表示支持,他们也答应以后会帮助易望的,让他安心学习,毕业以后再说。
在易望的记忆中,那段时间他过得非常快乐,一个异地求学的孩子,在他乡交往了女朋友,还是同桌,感觉挺有缘的。
不但他有了女朋友,而且这个女朋友的父母今后还有可能帮助自己实现人生的梦想,他哪有不高兴的道理呢?
说来也奇怪,易望的第一任女友,也就是现在初恋的同班同桌这个晓君,而后来跟易望结婚的女人还是同班同桌,就是吉祥。看来同桌的你还真容易擦出爱情火花的哈,不知道这个现实社会有多少同桌的你真正到最后是走到一起的。
只不过,易望的初恋这个同班同桌把他引进了律师之门,而跟易望结婚伴随易望成长、成才、成功,实现他人生梦想和目标的却是易望前面的同班同桌吉祥。
这两个同班同桌,这两个女人或许都是易望的福星,或许这两个女人中缺少了一个就没有今天的易望,就没有当今的当代优秀大律师易望的存在。
后来,易望在初恋女友晓君的建议下,把不想继续复读的想法告诉了他母亲,争取得到母亲的支持和理解,母亲当时对易望根本就没报任何希望了。
在易望复习了一学期后,易望果然退学了,回到家一心一意学习法律。
退学后,易望和同桌的女生晓君继续交往,名正言顺的开始谈起了恋爱,并把她带到家里做客。
上世纪90年代初,在易望他们那个穷乡避壤,易望的行为举止让很多人都不能理解,更不能接受,都认为易望脑壳有问题,当然更不用说得到他们的支持了。
很快,易望的行为在他们家乡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,有人说易望书不读就晓得耍朋友,有人说一个农村娃尔想当律师根本不可能,他们议论易望,说易望的坏话。
还有人在母亲面前挑拨是非,说易望没有孝心,想当上门女婿......
因为在易望退学后,易望跟晓君的交往中他才进一步对她有所了解,她父亲在银行系统工作,哥哥、姐姐都是有钱人,在家里她最小,就像小公主一般,是她父母的掌上明珠。
跟晓君恋爱期间,她给易望介绍了很多亲戚朋友认识,还有很多同学,帮助易望建立人脉关系,说是为今后当律师奠定人际关系。
记得当年易望17岁,他看过《十七岁的花季》那本书,很羡慕书里面的主角的生活,也希望自己的十七岁向花儿一样灿烂、美丽,自由自在的盛放。
或许,那些时候易望正处于懵懂时期,易望的初恋也是懵懂的,但是这种懵懂却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。
作者的话:
记得当年我17岁,我看过《十七岁的花季》那本书,很羡慕书里面的主角的生活,也希望我的十七岁向花儿一样灿烂、美丽,自由自在的盛放。或许,那些时候我正处于懵懂时期,我的初恋也是懵懂的。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