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忙忙的赶到中军,程昱步履匆匆,心存疑惑。等他看到曹操那张阴云密布的脸,心里顿时‘咯噔’一下子,不用问,准是又出麻烦了。
“主公……”程昱放轻了脚步,同时也在调整急促的呼吸。
“嗯。”曹操的反应让程昱心中的阴云愈发的浓重了,他不但没象平时一样,微笑着起身,叫着幕僚们的字号迎上来,甚至连头都没抬一下,视线一直落在桌案上的一卷竹简上,久久不动。
程昱头皮有些发麻,自家这位主公,可不是禁不住事的人,多少波折坎坷,都从容着过来了,这种郁郁无语的情况,实在是太少见了。
他硬着头皮问道:“主公召昱前来,可是为了青州军撤兵一事?”
“唉!”曹操仰天长叹:“吾自开蒙起,便熟读兵书,游学经年,更是拜访过无数名家,自中平元年起兵征战逾今,更是已近十载,自问在运筹帷幄、调度战策之上,已经有了些造诣,怎知一遇此人,竟是屡屡受制,步步落后……是强中更有强中手?还是吾自视太高,小觑了天下英雄?唉,想不透,想不透啊。”
“……”程昱一阵心惊肉跳,甚至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。
眼前之人,还是主公吗?
那位无论何时何地,都镇定从容的主公;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自信,但却总能冷静的评估对手,从不轻敌的主公;转战兖、豫,打得黑山贼望风披靡,袁公路东逃不敢回顾的主公?
“主公,这到底……”程昱的目光落到了那卷竹简上。
“王鹏举差人送来的。”找程昱来,曹操当然不只是为了发牢骚,他只是相信,心腹幕僚很快就能体会他的心境,一同唏嘘感慨,把胸中这口闷气抒发出来罢了。
“他此番退兵之举,果然有奥妙么?”捧起竹简前,程昱先做了个深呼吸,定了定心神,无疑,带给主公如此巨大的打击的,正是这封不起眼的信!
曹操轻轻摇了摇头,苦笑道:“他退兵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想留个选择给我而已,在变成孤魂野鬼,和暂作退让中做选择……”
“怎么可能?”程昱睁大了眼睛,满心震骇,再顾不得礼数,直接将竹简捧了起来,一目十行的扫了过去。
暂作退让?且不提此番出兵的耗费,天下人的物议,以及开战至今的损失,单说撤兵对袁曹两家关系的影响,也是非同小可啊!如果再考虑到河北,乃至整个中原的局势,这简直就是损人不利己……不,比那还糟!曹军北上助战半途而废,得利的只有王羽这个敌人!
当然,自家主公不是蠢人,他不会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,可他还是对自己说出来了,只能认为,眼下的形势,真的恶劣到极点了……可是,怎么会呢?
程昱的手,开始抓得很紧,以至于竹简被他拉得紧紧的,看起来像是随时会断裂的样子。但很快,他的手就松开了,像是失去了所有力气一般,任由竹简向下滑动,最后坠落于尘埃之中。
“天呐!”程昱痛苦的闭上了眼睛,咬紧了牙关。
王羽的信写的很简单,就是茌平之战的战报而已。王羽会去攻打刘岱,本就在程昱的预料之中,他当日设谋,欲将计就计,深层次的原因便在于此,可他万万没想到,这一战居然是这么个结果。
刘岱麾下的,可是实实在在的三万大军啊!
那不是普通的杂兵,而是大汉朝的正规军,装备精良,训练有素,虽然没打过什么硬仗,但也是不输于冀州军的强兵,而且,刘岱还拥有地利!
屯兵河山之间,又有城池可依,专注防守的三万大军,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?这完全不合情理啊!就算青州军更胜一筹,可也不应该是这个结果啊,刘岱,居然跑了!不但自己跑了,而且还带着完整的幕僚团,除了一个绝望自尽的王彧之外,幕僚一个都没死!
这,这叫个什么事儿啊!
“主公,这消息可验证过了,确实无误吗?”
“嗯。”曹操低低的嗯了一声,颓然道:“王羽信到不久,苍亭津就有回报,说是见到了大批的船队,逆流西进,虽然没有旗号,也不肯停留,但应该是错不了了。”
程昱一阵头晕目眩,自己的将计就计,算是彻底搞砸了。
按照他的谋划,最理想的结果是王羽强攻刘岱,损失惨重或僵持不下,鹬蚌相争,曹军黄雀在后,趁机进袭,击败青州军,进而名利兼收,将刘、王一起踩在脚下。
王羽大胜刘岱,也在程昱的考量之中,不过以他想来,王羽以寡击众,就算赢了,想必也会有一场,说服他打一场持久战,应该不难。正面战场无隙可乘,后路空虚,一旦有变,青州军便是再能打,军心又岂会不动摇?就算军心不动摇,后方粮草供应不及,他还能变出粮食吗?”
曹操越说越,却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,若是换成刘岱,肯定是要大发雷霆的,但曹操的气量可比刘岱强多了,他找程昱来,就是让程昱帮忙拾遗补缺的。
他冷静的问道:“此话怎讲?”
“昱也是听了主公的计划后,才想到的。王羽好用奇兵,时有惊人之举,可除了在孟津刺杀董卓那一次之外,他每次作战,都是有了完备的计划,和胜算,才展开战事的。虽然不是每次都有十足的胜算,但若是胜算太低,他也不会死硬到底。”
曹操细细回想一遍,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,他眼中的热度又降了些,沉声道:“你继续说。”
“王羽此子深有韬略,天下可与之比肩者,不过寥寥,腹背受敌,前线又没有速胜之法,种种不利,他应该不会看不到,否则,他就不会在最后关头,才调动于、黄二将来助战了。主公破釜沉舟,气势极盛,可他若避开锋芒,主公又当如何自处呢?”
“这……仲德会不会是多虑了?”曹操不是没往这个方面考虑,但他总觉得不太可能。
仗打到现在,王羽已经完全占据了清河郡,原来让给公孙瓒的平原也拿回去了,再加上公孙瓒放弃的乐陵国,一下子就是三个郡国,而且还都是毗邻大河的膏腴之地?他能舍得轻易放弃?
此外,放弃了这三郡之后,青州和幽州的联系就算是被切断了,到时候不就被袁绍给各个击破了吗?他出兵河北,首要的目的就是策应公孙瓒,牵制袁绍,如果放弃,前面的仗就算是白打了,他会甘心?
程昱不答反问:“主公是否还记得,王羽全取青州之后,轻易就将平原让给了田楷?主公时候还记得曾经的疑惑,疑惑王羽为何不趁乱取徐州?还有,王羽大败鲍信后,为何又未曾出兵,进取济北?”
曹操被程昱给问住了,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。
陶谦年迈,已无大志,这一点在当初诸侯会盟之际,他让军于人就能看得出来,但凡有志向者,谁会把兵借给别人啊?以陶谦对王羽的看重,后者要取徐州,机会应该是很多的。
公孙瓒和袁绍开打之初,徐州内乱就已经有了兆头,公孙瓒没求援,陶谦虚席以待,王羽却弃易取的徐州不顾,渡河北上,去啃袁绍这个硬骨头,在众多诸侯来说,都是很不明智的做法。
兵法讲究的,可是避强趋弱,王羽这分明就是反其道而行之。
这一点,还可以用顾全大局来解释,但他让平原给田楷,打败鲍信后,不趁势取济北,就说不过去了,想争雄天下,对扩张领土怎么能没有热情呢?
曹操迟疑着问道:“莫非仲德认为,王羽会放弃河北,退守青州?”
“然也。”程昱微笑颔首,见曹操脸上犹有狐疑,他详细解释道:“此子并非对扩张领土没有野心,只是他很擅长控制欲望,更注重经营固有的领地。正如主公对青州的判断,不出三年,青州就会成为王霸之基业!四处征伐,贸然扩张,又何如借地势稳守,厚积薄发呢?”
曹操沉默了。
王羽轻易舍弃平原,是因为平原在大河北岸,地势平坦,无险可守。形势不太危机,可以用之为缓冲,形势危急,还是凭借黄河天险作为屏障更加有利。
不趁胜攻取济北,则是要借助泰山的险要地势,王羽的新政范围只限于青州,泰山是维持原状的。若是有人攻入泰山,王羽大可借地势且战且退,拉长敌人的补给线,到了青州边界,待敌疲之后,再予以迎头痛击。
泰山郡对王羽的意义,就是个战略缓冲,所以,他只留了黄忠的三千兵在奉高,守卫巨平的是徐和,一个黄巾贼而已。
至于徐州,取之不难,想安稳的统治就难了。压制豪强就要驻军,养兵就要花钱,而且还得防着地方豪强们的明枪暗箭,占据徐州,和与徐州结盟,哪个更实惠,还真就不好说。
“王羽退兵,除了给主公留出撤退的余地之外,说不定也有暗示的意思。主公您若破釜沉舟,他就一拍两散,以青州军的精锐,就算是两面作战,守土应该是没问题的,毕竟刘岱已经无法策应河北的攻势了,顶多只有个臧霸……”
“吾一时冲动,险些坏了大事,王鹏举谋算之深,简直就……”曹操大汗淋漓,以手抚额,庆幸道:“幸得仲德提醒,幸得仲德提醒啊!传我将令,全军出城,兵发苍亭津!”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