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之趣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晋国春秋 > 卅五 晋坛变革:晋襄公重整六卿和赵盾执政

卅五 晋坛变革:晋襄公重整六卿和赵盾执政(1 / 1)

第三十五章晋坛变革——晋襄公重整六卿和赵盾执政

晋襄公四年的秋天,楚国悍然出兵包围了位于今河南息县西南的江国(嬴姓),楚国的这一举动等于是在再次挑战晋国的霸权,破坏中原的诸侯秩序,于是晋国派先仆率兵讨伐楚国以救援江国。这一年冬天,晋国将江国的情况报告给了周襄王,想借天子之威以讨伐楚国,于是周卿士王叔桓公(桓公为王叔文公即王子虎之子,王子虎在这一年四月去世)便会同晋国的阳处父率师讨伐楚国。军队攻打楚国方城山关口的时候,碰上了楚大夫息公子朱率领的楚军,原来息公子朱率师讨伐江国,得知晋国伐楚,于是解除对江国的包围而返国,刚好碰上了攻打方城的晋军。晋人见江围已解,晋国伐楚的目的已达到,不愿与楚军发生正面冲突,于是也回国了;阳处父上次在泜水遭遇楚军也是不战而撤,不知道他是不是惧怕楚军,呵呵。且说晋国与楚国平息了冲突,阳处父返国,这时候晋人想起了去年让阳处父与鲁国国君会盟的无礼行为,再加上这次不敢与楚国正面对抗,害怕会因此在诸侯中丢失颜面,于是为了改善晋国的形象,便请求与鲁国重新会盟,。晋国态度诚恳,鲁国也不好拒绝,于是鲁文公再次前往晋国,而晋襄公这次果然亲自与他会盟。晋襄公设宴招待鲁文公,双方进行了一番贵族间的优雅交流,即赋《诗》。襄公赋了《诗经?小雅》里的《菁菁者莪》,他随着音乐缓缓唱道:“菁菁者莪,在彼中阿。既见君子,乐且有仪。菁菁者莪,在彼中沚。既见君子,我心则喜。菁菁者莪,在彼中陵。既见君子,锡我百朋。泛泛杨舟,载沉载浮。既见君子,我心则休。(莪蒿葱茏真繁茂,丛丛生长在山坳。已经见了那君子,快快乐乐好仪表。莪蒿葱茏真繁茂,簇簇生长在小洲。已经见了那君子,我的心里乐悠悠。莪蒿葱茏真繁茂,蓬蓬生长在丘陵。已经见了那君子,心情胜过赐百朋。杨木船儿在漂荡,小舟上下随波浪。已经见了那君子,我的心里多欢畅。)”叔孙得臣(鲁国“三桓”之一叔孙氏的家主,叔牙之孙,谥号“庄”,所以也叫叔孙庄叔)让鲁文公降阶下拜以表示对襄公的感谢,说道:“小国在大国接受命令,岂敢不谨慎对待仪表?君赐给我们以大礼,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?小国的快乐,是大国的恩惠啊。”晋襄公很高兴,下阶辞谢,然后和鲁文公一起登上台阶,完成拜礼。接着鲁文公也赋诗,他唱的是《诗经?大雅》里的《嘉乐》(即《假乐》):“假乐君子,显显令德,宜民宜人。受禄于天,保右命之,自天申之。千禄百福,子孙千亿。穆穆皇皇,宜君宜王。不愆不忘,率由旧章。威仪抑抑,德音秩秩。无怨无恶,率由群匹。受福无疆,四方之纲。之纲之纪,燕及朋友。百辟卿士,媚于天子。不解于位,民之攸塈。(君王冠礼行嘉乐,昭明您的好美德。德合庶民与群臣,所得福禄皆天成。保佑辅佐受天命,上天常常关照您。千重厚禄百重福,子孙千亿无穷数。您既端庄又坦荡,应理天下称君王。从不犯错不迷狂,遵循先祖旧典章。容仪庄美令人敬,文教言谈条理明。不怀私怨与私恶,诚恳遵从众贤臣。所得福禄无穷尽,四方以您为准绳。天下以您为标准。您设筵席酬友朋。众位诸侯与百官,爱戴天子有忠心。从不懈怠在王位,您使人民得安宁。)”这是在赞美襄公。这场宴会便以这种和谐美好的方式进行着,双发缔结了友好的关系。

且说晋国与鲁国结成了盟好,又对卫国施恩德,于晋襄公五年的春天,将卫大夫孔达释放回国,认为他是卫国的良臣,应该得到赦免,以此来彰显自己大国的风度。卫国对晋国表现出来的大度感到高兴而感激,于是在这一年夏天,卫成公亲自来晋国拜谢归放孔达的恩惠。而曹共公听闻晋国的德行,也亲自前来晋国商谈贡赋的事情。晋襄公能继承父亲文公的事业,因此得到了诸侯的服从,再加上诸卿大夫的鼎力襄助,从而使晋国的霸业得到了维持,而没有像齐国一样,在齐桓公薨后霸业迅速衰落,晋襄公不愧为一代守成贤主也。

晋襄公为了报复去年王官之役败于秦国之仇,于是在安定诸侯后,在这一年秋天,出兵讨伐秦国,包围了秦国的刓和新城。而楚国去年的伐江因晋国的干涉而不成功,于是现在再次出兵攻打江国,这次晋国没有干预,于是江国便被楚国灭亡了,它的子孙成为现在江姓的源流之一。江国与秦国是同盟国,而且同姓,因此江国灭亡后,秦穆公为之哀伤,换上素服,出居别室,撤去丰盛的饮食,他的这一系列表现超过了邻国应遵循的礼数,引起了大夫的反感,于是有大夫劝谏他不必如此“夸张”,但秦穆公说道:“同盟的国家被灭亡,即使不能救援,难道敢不哀怜吗?我是自己警惕呀。”《左传》称赞秦穆公能感江之灭,惧而思政,引用《诗经?大雅?皇矣》里的句子说:“维此二国,其政不获。维彼四国,爰究爰度。”(“二国”即“上国”,古文“上”、“二”形似而误。)这两句诗是在说商这个上国因为政令不得民心而灭亡,因此四方的诸侯引以为戒而认真谋度政事。秦穆公能做到这一点,正是符合了古训,是他贤明的表现,因此得到了《左传》“君子”的称赞。

且说晋襄公六年,阳处父奉命聘问卫国,回来的时候路过晋国的宁邑,逆旅大夫宁嬴接待他,安排他住在馆舍里。逆旅大夫就是掌管客舍的大夫,地位比较低微,而阳处父则位列晋国太傅,位高权重,长相又帅气,宁嬴见了阳处父,就像**丝见到高富帅、少女见到白马王子,心中自然是很倾慕的,他对妻子兴高采烈地说道:“我寻求君子很久了,今天才让我遇到。”于是在阳处父离开的时候,便跟随着他走了。这位阳子一路上与宁嬴交谈,结果两人走到温山的时候,宁嬴很失望地独自返回了。妻子见丈夫突然回来,有点不解地问道:“您寻得了所追求的人,却又不愿意跟从,您为什么这样想家呀?”宁嬴摇摇头叹道:“你不知道呀!那个阳子,我因为看见了他的外貌而想跟随他,但是听到他的言谈后就对他产生厌恶了。外貌,是性情的华采,言辞,是外貌的枢机;人的身体产生性情,是在心中形成的,而言辞,则是身体的文饰。言辞文质彬彬才能说出来,和性情、外貌相符合才能办事,如果互相背离就会出毛病了。现在阳子相貌堂堂,但他的言辞贫乏,和外貌不相称,这是不副其实了。如果内在的性情不足,而外貌硬要装得很足,最后仍将归于不足,因为内在和外貌不一致。如果内在和外貌相类,但言辞却与之相反,这就是轻渎了诚信了。言辞是用来表明诚信的,要奉它如同枢机,思考成熟了才能说出来,怎么可以轻渎它呢!现在阳子的内在性情是辩察的,因此形成他的外貌而掩盖了他的缺点,而且他性格过于刚强,自以为才能超群,《商书》上说:‘深沉柔弱的性情要用刚强来克服,高亢明爽的性情要用柔和来克服。(沈渐刚克,高明柔克。)’阳子只具备了刚的本性,却无法以柔来调和,恐怕不得善终吧!上天纯阳,属于刚强的德性,尚且要用寒暑来相顺相济,更何况人呢?况且外表华丽而内在空虚,就会聚集怨恨。触犯了别人而聚集怨恨,这样是不能够安定自身的。我害怕还未从他那里获得好处就要遭受他祸难的殃及,所以才选择离开他啊!”这就是有识人之能的宁嬴对阳处父这个人的评价,而且“成功”预言了他将会遭受到祸难。成语“华而不实”就是从这个典故来的,这是宁嬴对阳处父这种空有外表却缺乏内在的人的评价,而且指明了一个道理,就是人的性格要做到“以刚克柔”、“以柔克刚”,不能单纯偏执于一个秉性,做人“纯刚”或“纯柔”都不行,必须适时调和、弥补缺失,刚柔并济,否则会出现“沈渐失于弱,高明失于刚”的后果,最终难保其身。

且说晋国政坛这时候也迎来了大变动,这一年冬天,文公时期就活跃于政坛的一批老臣:赵衰、栾枝、先且居、胥臣这些卿都去世了,于是在第二年即襄公七年的春天,晋襄公在夷这个地方检阅军队,即“夷之蒐”,准备对军队将佐重新进行调整。他首先将文公时期设立的新上、新下二军撤销,恢复“三军六卿”的制度,而对于“卿”的人选,他原本有自己的打算,就是想让原新上军佐箕郑父、原新下军佐先都分别担任上军将、佐,而中军将、佐则由士縠和梁益耳分别担任。先且居的儿子先克知道了襄公的打算,于是提醒襄公道:“狐、赵二人的功勋,不可废弃!”这是在提醒襄公不能忘记狐偃、赵衰这两人对国家立下的大功劳。襄公恍然大悟,于是听从了先克的建议,任命狐偃的儿子狐射姑接任中军将之职,于是狐射姑成为晋国第四任中军元帅,而赵衰的儿子赵盾则接替了父亲中军佐的位置,他同时还接任了父亲的执政一职,这个赵盾大家还记得吗,就是当年赵衰跟随文公流亡在狄地的时候与叔隗所生的儿子。晋襄公又任命箕郑父为上军将,荀林父为上军佐,先蔑为下军将(文公当初设立“三行”的时候,荀林父和先蔑分别担任中行和左行的将领,这两人算是老同事了),先都为下军佐。这便是晋国的新一批“六卿”(相当于国君之下政界、军界上的六大领导人),即中军将狐射姑,中军佐赵盾,上军将箕郑父,上军佐荀林父,下军将先蔑,下军佐先都(另一种说法,上军将、佐分别是先克、箕郑父,下军将、佐分别是先蔑、荀林父)。

且说晋国“夷之蒐”后,那位“华而不实”的阳处父刚好从温地回来,他曾经是赵衰的下属,所以偏向赵氏一族,而且认为赵盾有才能,因此当他听说夷之蒐上狐射姑担任中军将,而赵盾只担任中军佐的时候,很不满,便向国君说道:“任用能干的人,这是国家的利益。”于是改在董这个地方检阅军队,即“董之蒐”,将中军将佐的位置进行了调换,改任赵盾为中军将,而将狐射姑降为中军佐,狐射姑由此而怨恨阳处父,和赵盾也有了嫌隙。赵盾于是成为晋国第五任中军元帅,同时担任执政一职,相当于国家军委主席兼任国务院总理。赵盾成为晋国第一个集中军将与执政于一身的卿,而且从赵盾开始,晋国以后的每一任中军元帅都同时担任执政之职,相当于中军将与执政两个职位自此合而为一,由一人兼任,集军政大权于一身,中军将(或执政)由此真真正正成为晋国仅次于国君的“一把手”,为以后君权的衰落、卿大夫的专权埋下了祸根。这次蒐礼确立了以赵盾为首的领导班子,赵盾谥号为“宣”,所以也叫赵宣子、赵宣孟,他自此开始执掌国政,制定治事的规章,明确刑罚律令,清理狱囚积案,督察追捕逃亡,使用契约账册,清除政治上的污垢,明确上下贵贱之礼,重修已经废弃的官职,提拔被压抑的贤能之才。赵盾的政令法规完成以后,将它交给太傅阳处父和太师贾佗(当年跟随文公流亡的三位卿材:狐偃、赵衰、贾佗,现在只剩下贾佗了),使之在晋国推行,以作为固定的法律,这便是赵宣子之法。

最新小说: 公主万福 诸天武侠:从全真开始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说了多少次,别管我叫大哥! 催昭嫁 我的女友是诡异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三国美色 霓裳铁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