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语有云:虎父无犬子。此言用在孙坚父子身上,则是再合适不过,造就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诠释。
孙策,字伯符,吴郡富春(今浙江富阳)人,孙坚长子。与其父孙坚相比,孙策有过之而无不及,不仅继承了父亲勇猛善战的军事素养和豁达的性情,而且少年老成,是一位杰出的青年才俊。
说起孙策的出生,颇为玄幻,据志怪神话小说《搜神记》记载:“孙坚夫人吴氏,孕而梦月入其怀,既而生策。”吴妈妈梦见月亮进入自己怀中,顺理成章的生下了小孙策。名人的出生总有诸多违背科学常理的理由,大家习惯就好。
在其父跟随朱儁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,孙策还在老家寿春与孩童嬉戏玩耍,在其十几岁的时候,身边的小伙伴越聚越多,名气也越来越响,以至于有一位他终身难忘的知己慕名而来拜访,此人便是与孙策同岁的周瑜小朋友。仿佛是冥冥中注定,两人经过深入的交流以后,一见如故,相见恨晚,彼此惺惺相惜,成为当时寿春最出名的好基友。不久之后,周瑜热烈邀请孙策来位于舒县(今安徽庐江西南)的自家居住,孙策毫不客气,将行李打包飞奔而去。周瑜热情款待,将风水比较好的主卧室让给孙策住。两人友情越来越深,每一次去拜访对方都要先去后堂向对方的母亲行礼,以示尊重。两位少年英雄的友谊也意外的创造了一个新成语,总角之好,用来形容小时候玩的好的朋友。
初平二年(公元191年),孙策迎来了此生最悲痛的时刻,他的父亲孙坚在攻打荆州牧刘表的过程中被其部将黄祖伏击,不幸战死,这一年,远在寿春的孙策只有十七岁。孙坚的遗体由其侄子孙贲护送回江东,葬于曲阿(今江苏丹阳市)。在举办完丧事后孙策为其父守孝。
三年以后,孙策守孝期满,举家迁居江都(今江苏扬州市江都区)。恰逢扬州名士张纮也因为其母守孝居住在江都,孙策慕名而来,数次拜访,一起讨论天下大事。孙策开门见山,说道:“如今天下大乱,豪杰并起,他们都挂羊头,卖狗肉,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拥兵自重,可叹父亲一心为公,攻打董卓,功业未成便离我而去。我虽然年轻,但也愿意向袁术要回父亲的家底,去丹阳找舅父吴景帮忙,报仇雪恨。张纮听后,并不买账,随意敷衍道:“我见识短浅,居丧在家,没什么可以帮您的。”孙策紧追不放,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说:“先生您的大名我早已如雷贯耳,今后路在何方,还请先生为我一决,如果大仇得报,您的恩情我是不会忘记的。”张纮听孙策言辞恳切,暗自察言观色,似乎感觉到孙策身上所体现的慷慨豪爽之气,不禁暗自惊诧,认为孙策是一个可以追随效力的英主,便决定出山为孙策出谋划策,并及时建议孙策南渡寻求发展,自己发挥东汉名士的余热,为其带来好友相助。孙策大喜过望,认准张纮是位贤人,在准备前往袁术处讨还旧部之前,将母亲和幼弟托付于张纮,让其暂为照顾,对张纮何其信任有加。孙策这样做既是一种获取地方名士支持拥护的姿态,也是一种试探,更是一种无奈,宏图未现,谋划先行,孙策在召集旧部勇者之前更需要一位智者的引导和士族的支持。
跟随孙策去袁术讨要其父亲孙坚旧部的只有吕范和族人孙河。
吕范,字子衡。汝南细阳(今安徽太和)人。
吕范虽不是孙坚的旧部,但却是孙策的铁杆粉丝。年轻时的吕范曾是汝南郡(安徽亳州)的县吏,仪表堂堂。城里有户刘家,家境殷实且女儿美丽端庄,吕范上门提亲,求取白富美,母亲不答应,可见吕范只是位卑权小的普通公务员,刘家却是地方豪族,门不当户不对。然而女儿却说:“吕范看其人仪表不可能一直贫困,将来必然富贵,是潜力股。”于是毅然决然的嫁给吕范。史书往往有很多套路的地方,吕范娶亲和刘邦娶吕后的过程那是如出一辙,说的话都是如此相似,只不过此话放在刘邦那是他老丈人说的,在这里也只能姑且听之。
没多久,吕范避难逃奔寿春(安徽淮南市寿县),结识了在袁术手下乐观开朗的孙策,孙策对吕范礼待有加,之所以如此是觉得吕范和自己不管外质还是性情都能引起共鸣,吕范不仅长得帅,而且性情豁达,最后将自己百余门客交由孙策领导,直接追随孙策。事实证明,吕范的押宝是正确的,但投注的对象孙策马上便给他下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,也是考察吕范的能力,双方就像人才市场中求职招与聘双向选择一般。
由于母亲吴夫人身处江都,孙策便派吕范前往江都,随张纮接吴夫人去舅舅吴景处安牺。任务为何艰巨,是因为江都已在徐州牧陶谦的势力范围,而陶谦对袁术很忌惮。既然孙策作为袁术部下,而吕范跳槽投靠孙策,那吕范必然是袁术安插在徐州的奸细内应。由此推之,吕范不出意外的被陶谦下令各县通缉追捕。陶谦的逻辑本身没错,但吕范投效的只是孙策,而非袁术,老板与属下的属下按常理或许也是上下级关系,但事事无绝对,吕范就是如此。吕范机智灵敏,在得知被通缉的消息后,立马招募能手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吴夫人从江都偷偷带走,使命达成之后便立即往返孙策处复命,轻松搞定。
吕范渡江取夫人是古代解救主君亲属的经典范例,也充分展现出吕范出色的地下工作能力,孙策对其极为欣赏,也正因为救了自己的夫人,孙策多次请吕范参加宴会,更允许吕范和其夫人一起饮食,不必执君臣之礼。同家人共进晚餐,不必拘于礼节,看似没有什么实质赏赐,实际上对于臣子来说是巨大的殊荣,这代表的是一种信任和亲近,不是寻常给予可比。吕范是孙策起家的第一支持和拥护者,自身能力很强,成为孙策创业和孙权守业时期东吴的重臣,以后笔者还会详细交代,在此按下不表。
袁术面对孙策讨还旧部的请求,心中是不情愿的,他知道孙策有其父亲的武勇,一旦交还旧部,很有可能自立割据,脱离自己的控制,间接削弱了自己的实力,甚至多出一个强有力的对手,但又不好发作,毕竟子承父业,孙策讨要无可厚非。于是乎,袁术开始推诿说:“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、你的堂兄孙贲为都尉。丹阳是出精兵的地方,你可去投奔他们,召集兵勇。”丹阳出精兵确实如此,在谈及徐州牧陶谦时已有提及。孙策毕竟是下属,逼之过急,适得其反,故而前往丹阳投奔吴景。
吴景跟随孙坚作战有功,被封骑都尉。袁术被曹操击败后退至九江,鸠占鹊巢,竟擅杀扬州刺史陈温,自领扬州牧,奏请吴景为新丹阳太守,击败原太守周昕,占据丹阳郡。孙策与吕范、孙河等人到丹阳招募士兵,得数百人。
兴平元年(公元194年),孙策再次向袁术讨还旧部,袁术还是有所保留,只将孙坚旧部中的一千多人归还给孙策。尽管孙策没有完全继承其父的所有兵马,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,只要给予一滴水,就能茁壮成长,不断壮大,成为参天大树。更何况,孙策讨还的兵马虽少,却赢得了孙坚旧部将领的支持和拥戴,其中不乏诸多跟随孙坚征战多年的宿将,程普,黄盖和韩当等均为当世虎将。
程普,字德谋,右北平土垠(今河北丰润东)人。程普早年在州郡担任官吏,颇有容貌风姿、计谋策略,善于应答论对。后跟随孙坚四处征战,在宛县、邓县进击黄巾军,在阳人打败董卓,攻城野战,数有战功,身上多处受伤。
黄盖,字公覆,零陵泉陵(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)人。黄盖本为南阳太守黄子廉后人,但家族分离,黄盖祖父迁到零陵居住。后来乡亲都死去,黄盖生活艰难,但仍有壮志,虽然贫穷,仍常负薪警戒自己,又自习读书、学兵法。之后担任郡吏,再被考察为孝廉,升任公府。黄子廉史书并无记载,但按照《黄氏族谱》江夏堂的记载,黄子廉乃黄盖先祖,黄子廉之祖父是黄香。黄香,字文强,江夏安陆(今湖北云梦)人。东汉时期尚书令、二十四孝之一。其子黄琼、曾孙黄琬,都官至太尉,闻名于天下。《三字经》中有对黄香的描写:“香九龄,能温席。孝于亲,所当执。”故而黄盖祖上也是位居三公,无奈支系庞杂,家道中落,但凭借自身实力,黄盖在初平元年(公元190年)孙坚举义兵之时,追随孙坚南向击败山中草寇,北往击败董卓,黄盖因为勇猛善战被任命为别部司马。
韩当,字义公。辽西令支(今河北迁安)人。韩当来自于北方,早年就跟随孙坚作战,尤擅长于马术和箭术,且膂力过人,英勇果敢,深为孙坚所赏识,被任命为别部司马。
正是有孙坚旧部将领的跟随,孙策才避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,有了人力资源,孙策才能有今后的成就。反过来说,也正因为孙策胸怀壮志,勇武有乃父之风,主动向袁术讨要兵马,才让跟随孙坚作战的将领们看到了寄托和希望。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仕,一个没有能力的领导手下是不会有一个强力稳定的创业团队的。